朋友圈里全是萌娃,你是不是也该生一个了?!
上次好朋友友情写了一篇《凤姐笔下的纽约是真实的纽约吗?》。她提到了美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我对这部美剧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想着,要不邀请我身边也喜欢这部剧的好朋友来写写他们印象最深的剧情,再联系生活谈谈感想吧!
第一个受邀的就是我的大学室友。我们曾经一起跑到北京的后海,喝酒喝过整个通宵。我们可以聊天聊很长很长时间,她和我一样追求男女平等,可我们又常常因为观点不一致而争得面红耳赤。我一路看着她在爱情里哭过、笑过,大学毕业后闪婚、远嫁异国他乡、怀孕生女。
当妈后,她和我们的联系却渐渐少了。我只能看见她在朋友圈里晒孩子。我真心点赞,却又在想,大概她有了家庭生活之后,重心真的转移了吧。和大多数的女人一样,孩子是她的全部,她再不需要和我们聊天了。
今天看了她写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她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那么多想嚎啕大哭的时刻。分享给每一位有娃、无娃的男男女女。也分享给那些对有娃、无娃的年轻人指手画脚的“好心”长辈。
我的点评在最后。先看故事,再读读社会学的叨逼叨吧。
受邀写一篇关于欲望都市的文章,让我足足激动了一个星期。我作为欲望都市的忠实粉丝,这部剧翻来覆去看了不下10遍。它也同时伴随我经历了身份的各种转变。从一个初入大学的学生,到恋爱失恋,再到结婚生子。角色的变换让我每次看欲望都市都有不同的感受。本来构思好了要写一篇关于“前任的老婆”的文章,结果因为母亲大人邀我喝酒聊天,彻底打乱了我的思路。让我突然想聊聊生了孩子后第一年的家庭生活。
女儿刚刚过了一岁生日,每天爱笑爱闹。可是回想起她刚出生的日子,我还是直打冷颤。生孩子之前,我把一切都想得非常美好。我觉得推着婴儿车,和朋友喝喝咖啡,带孩子出去玩玩,孩子就转眼长大了。而事实是:
我曾经坐在沙发上喂母乳,一次两个小时,中间间隔半小时,从日出喂到日落。
我曾经把她放进婴儿床睡午觉,结果我冰箱里剩下的pizza还没热好,她就醒来哇哇哭。
她喜欢在汽车里睡觉,或者要我推着婴儿车在户外不停地走才肯睡。所以曾经的我就在温哥华的大雨里开车跑高速,一开一个小时(等红灯她也会醒来哭,只能跑高速),我也曾在加拿大严冬十二月的大晚上,在小区里走来走去。
我的闺蜜在她周五不上班的日子来看我,带着热乎的外卖,在我喂孩子的时候,拿着叉子一口一口喂我吃饭。
我和老公也曾经在夜里不得已开车出门哄娃睡觉,孩子在睡,车里广播在响,我们却一路无话,最后终于开口,说的却是“我真的不想回家,不想进那座房子,那房子让我喘不过气。”
那段日子实在太悲惨,现在想来都会有点想哭。那时我常常站在窗口看邻居家的孩子在路上玩,父母喝咖啡、聊天、享受生活。我问自己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我却过得不像个人的日子。
后来我也经常把她扔在婴儿床里,任凭她哭到快断气,我自己却躲进浴室假装听不到。我甚至一度想过,如果这个小孩儿消失掉,我是不是才能过点正常人的生活。我被自己的想法吓死了,觉得自己简直恶毒到极点。于是但凡有点和孩子的温馨时刻,就赶紧在朋友圈里晒晒,自我安慰生活多美好,孩子多可爱。
当我看到《欲望都市2》的电影里Charlotte边喝酒边哭,承认自己被孩子逼疯了的时候,简直不能更有同感一点了。她说,Rose cries ALL DAY EVERY DAY!! She drives me CRAZY! (我的孩子每天都哭,一次可以哭一整天!!她要把我逼疯了!)
每次我把女儿扔在一边让她自己哭后,都怀着深深的罪恶感。打开电脑翻出这段情节反复看。看到Charlotte这么爱家爱孩子的女人,也会躲在衣橱里,让孩子自己哭个够,我才能稍微原谅自己。
独自带孩子的第一年真是太难了,而周围人给的支持又太少太少。这一年中我听了太多太多来自亲戚、朋友的“忠告”:
“再忙也要好好做饭给老公吃啊!”
“你怎么能老是让你老公换尿布?”
“他下班回来肯定就是想吃口现成饭,休息一下啊!”
“你自己不上班,又照顾不好老公,万一他不要你了,你就彻底完蛋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年,现在又不停地听到催我生二胎的声音。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这些话都是出自女人之口,而以上的每一句话我亲妈都说过。
似乎在很多人心里,无论女人自己多么辛苦无助,男人也是需要被好好照顾的对象。不然离了婚又带着孩子的女人,就算跌进了人生的最低谷。
男女平等这样的大议题就留给社会学家们去讨论,我只想说说一个普通家庭主妇的心声。
太多所谓“善意的忠告”,只是让我对本来就焦头烂额的生活感到更加焦虑不安。不去随意评判别人的生活,是我们都要认真研修的功课。
真朋友是像Samantha一样,冲到Miranda家帮忙带孩子,给Miranda 放个假。
真朋友是像Miranda一样,鼓励Charlotte卸下让自己窒息的伪装,表示无条件的支持和理解,再适时递上杯酒。
真朋友是像Charlotte和Carrie一样,互相体谅对方的夫妻之道,认同每对夫妻都有权力制定自己的规则,别人理解不理解都不重要。
如果你给不了这样的支持与帮助,那就麻烦你也收起你的好意与关怀。
且不说我老公真的对给女儿换尿布这件事没有任何怨言,如果哪天他变了,觉得下班回家就算极品好男人,可以在家作威作福了,那我也会说句“走好,不送”。
真的不劳大家费心教我怎样才能守住老公了。
P.S. 写这段文字的过程让我反思了下自己在朋友圈晒娃的罪行。不知道有没有毒害我未婚未育的朋友们。
在此想说,新手妈妈晒出来的幸福,看看就好了,千万别太当真了。毕竟,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也顾不上发朋友圈了。
今天看了一篇小短文《有孩子到底会不会让你不快乐?》
链接:
http://www.boston.com/community/moms/blogs/in_the_parenthood/2010/07/does_having_kids_really_make_you_unhappy.html
里面提到三点:
There's a difference between feeling happy and feeling rewarded. (感到快乐和感到有成就感是不同的概念。)
In countries with strong support systems, like Scandinavia, parents feel happier.(在有很强的支持系统的国家,比如北欧,家长会觉得更开心一些。)
The gulf between our familial fantasies and reality is huge.(我们有关家庭的幻想和现实生活是有巨大的鸿沟的。)
想想这三点,觉得很对。
另一位新婚的好朋友前几天刚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郑重声明”:“我喜欢小孩,也确信见证一个生命一点点的形成,是无比美妙的过程。但我坚持,要不要小孩,什么时候适合生小孩是夫妻二人自己的事情,一定有一个最适合的理由和安排。身边存在很多的‘为你好’,面对这种善意的劝解,只是觉得很无奈很心塞,不要辩解,心中只能默念‘请你走开’。”
生孩子、养孩子,不可否认,会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但是,人生中有成就的事情并不是只有这一件。而且,有成就感也并不代表,每个人(特别是母亲),在这个过程总会很开心。
中国有很强的支持系统吗?只能说,中国有“喜欢把自己所谓对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的系统。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女人不生孩子就不完整、应该这样、那样带孩子……各种所谓“善意”的劝解袭来的时候,只会让人觉得更加恐慌和无助。
中国近几年真的兴起一股很强大的对家庭生活的幻想。很多人看了《爸爸去哪儿》对里面的萌娃爱得不得了。大家似乎都觉得,自己也该有个漂亮、聪明、懂事的孩子,陪他们笑,陪他们闹,生活无限美好。可是,每个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人,却都有无数个无眠的夜晚。
明星也越来越喜欢晒孩子。依我之见,一来,这是让公众觉得他们靠谱、顾家,从而大大加分的手段。另一方面,他们有很多很多的钱。这个世界上,一旦钱足够多,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轻松解决。我们作为普通人,不妨想想,我们有那么多的资源,来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和容易嘛?
有朋友曾语重心长地说:“女人要是觉得玩够了,自己想要,我推荐。否则至少三年的时光是绝对没有的。我就觉得当年没玩够,要孩子的时候也没想清楚。当然我孩子很可爱啦。但可以多等等再要。孩子三岁之后是一起玩。之前都是陪孩子玩。”
我们在朋友圈看见的都是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爱意的照片。可是,照片背后每一个想要崩溃的时刻,却很少有人说。仿佛大家都觉得,哪怕说出了一句对养孩子的抱怨,自己就不再是个慈爱、称职的父亲或母亲。
分享于此。想对每一位说:“你的生育,你做主。” “觉得崩溃、想要倒带的时刻,不要谴责自己。无数的人都和有过一样的经历和想法。”
希望小一辈知道,养孩子会有幸福,也会有无数绝望却无法回头的时刻。想清楚了,再决定。
更希望老一辈学会尊重孩子们的决定。
回复【5】,即可阅读《别让孩子,毁了你的婚姻》
回复【33】,即可阅读《凤姐笔下的纽约是真实的纽约吗?》